【2023】(第16期)总第197期

作者: 时间:2023-04-14 点击数:


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介绍理学院苏瑛老师《有机化学》课程的建设特点

督导员 张凯斌

近日,我听了理学院苏瑛老师为2022级农学卓越班和园艺卓越班所讲授的《有机化学》课程,深为苏老师的娴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效果所打动。苏老师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分析到位,教学内容处理恰当、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教学设计合理、科学、连贯、紧凑,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在传递知识的同时思政育人,学生思考积极,参与性强,课堂气氛融洽。课后,我与苏老师进行了广泛交流,进一步了解了苏老师及其教学团队多年来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不断进行的改革探索与实践。现将苏瑛老师《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特点介绍如下。

一、课程介绍与课程目标

1.课程介绍

有机化学是我校农学、林学、动科、动医、园艺、植保等专业大一学生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该课程是在高中化学、大学普通化学的基础上进行讲授的,为学生后续的生物化学、环境化学、食品化学等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相比其他化学基础课程,有机化学具有如下特点: 有机化合物的数目庞大,种类繁多,性质多样,结构复杂,具有庞大的知识体系,涉及的知识面广;物质结构、反应式复杂多变,反应类型多,反应机理难,不同官能团物质性质各异;立体构型抽象,若空间想象力不够,难以将抽象结构具体化。学生掌握这门课程需要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也就是说,有机化学听懂易,记住难,用更难

2.课程目标

通过有机化学的学习,使学生有如下的收获: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牢固基础;③通过密切联系现代农业科技前沿,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通过有机化学课程思政的建设,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 学情分析与课程改革背景

1.学情分析

学生们对有机化学的认识还停留在高中浅显的有机基础知识中,经过调查,甚至有将近30%的同学高中没有学习过有机化学,从而对大学的有机化学课程表现出焦虑和恐惧的不良状态。学生们掌握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参差不一,且多为表象认知,有机化学的理论知识几乎空白。而在大学的有机化学教学中,课时少,内容多,知识抽象,且需要有一定的普通化学知识基础,知识学习的深度迈向了更高的台阶。在这样的学情下,大部分学生很难跟着老师的思路畅游有机化学的知识海洋。那么,如何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如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出来,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如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是有机课程组教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探索的主要问题。

2.课程改革背景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之下,如果一门课程仅仅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显然是不够的。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协作能力和思辨能力。当今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信息技术革命、教育形态升级,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升学生自主“觅食”的能力,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共识。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必须契合时代需求、学生需求,通过设计教学的相关环节,引导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积极参加翻转课堂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产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内生动力。我们的改革思路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模式的创新为突破口,改变“填鸭式”教学现状,提升学生“觅食”的能力,最终构建一种反映新业态特征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有效融合,以激发课堂活力、展现教学魅力、提升学生能力,从而促进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课程改革的实践

有机化学立体教学模式的构建,主要分为课前、课堂、课后三个层次并结合空间维度进行设计与实施。课前部分,合理利用网络在线课程,提升在线课程视频库、素材库、知识库和题库的建设水平,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课堂部分,基于BOPPPS (Bridge-in, Objective, Pre-assessmentParticipatory learning, Post-assessmentSummary) 教学模组,实施翻转课堂教学,以线上资源为基础,以讨论、交互、实践等方式代替传统的讲授法,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课后部分,积极推进课程评价改革,引入线上学习行为、翻转课堂学习行为等过程性评价,并建立阶段性评价体系。

1.课前学习——线上学习资源的丰富与完善

优化课程资源的形式和内容。在超星平台线上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增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前瞻性、拓展性、应用性的辅助资料,同时减少强制性学习任务的数量。在线课程的题库建设中,实行梯度、难度分类标准,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动态调整各难度层级的题目占比,以便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活动。优化多平台资源整合和共享,在中国大学MOOCb站等其他平台上广泛搜集、整理和汇总优质的开放课程资源并分享给学生,在拓展学生知识和眼界的同时,实现“教”与“学”的共同进步。优化课前学习互助和研讨活动。

鼓励学生在课前组成学习小组,在超星平台完成课前线上学习,学习小组汇总自主学习成果后,发现问题并尝试以组内、组间交流的方式进行解决。教师就重点、难点问题设置主题讨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合理引导。

2.课堂设计——基于BOPPPS+翻转课堂

教学过程采用BOPPPS+翻转课堂相融合的形式组织教学。课堂教学进行模块,主要依托雨课堂进行内容讲授。首先教师通过查阅资料和浏览广泛的线上资源整合出吸引学生的课程导入信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导入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索,活跃课堂氛围与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课堂导入中寻找切入点,巧妙设计,运用多技术手段如音频、视频、图片、实物展示等,同时巧妙融入课程思政。一方面吸引学生注意,进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在夯实专业知识的同时,思考知识的应用渠道。在知识点讲解环节,对学生在课前互助研讨活动中的完成情况和无法自行解决的难点问题进行总结,提出讲解纲要。课堂选取2–3个学习小组汇报学习成果,采用“生讲生评”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地对讲授效果和学习效果作出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关键知识点进行组间讨论。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无法深入理解的知识点和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进行补充性讲解,使学生在积极参与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同时确保学生对于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于重要知识点,在雨课堂平台及时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有所用,同时教师通过答题情况及时掌握学习情况,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能力水平,对讲授法和翻转课堂教学的覆盖范围、内容形式、评价标准进行动态调整,以实现有效的教与学,提高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质量。

3.课后活动——多样化的活动

给学生布置课后复习任务时除了传统的练习题之外,将每章教学内容的思维导图作为课后作业的一个必要内容,没有字数、格式限制,只需要学生清晰、完整地呈现出本节课所讲述内容基本框架,同时要求举出1-2个与本节知识相关的应用实例,尽可能分析其中运用到的本课程知识。此外,每2-3章教学之后进行一次平时测验,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课后评价反馈模块,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实时调整教学进度等,因此建立有效的课后反馈评价方式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4.考核评价——建立多层次评价体系

课程成绩评定破除原有的以期末试卷为主的考核体系,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考核,建立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成绩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主要基于学生课前线上学习情况、课堂互动、平时章节测验、翻转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以系统评分+生生互评+教师评阅作为主要依据,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总成绩中各占50%。与传统考核评价模式相比,更加重视过程性评价,使其评价形式和评价方法也更全面、更丰富多样。

四、教学改革效果

以线上自主学习、BOPPPS+翻转课堂、多层次评价为主要内容的有机化学立体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构建了课前、课堂、课后全过程有效参与教学的资源与管理。基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立体教学模式的构建,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度,提升了学生学习有机化学课程的兴趣和效率,提升了学习效果,受到学生好评。学生在持续不断地多次自主学习、绘制思维导图、小组讨论等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改变了长期以来有机化学课程在学生心目中枯燥、死板的固有印象,支撑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Copyright© 2015-2023 沈阳农业大学外语教学部
技术支持:沈阳农业大学·神农大学生农业软件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