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督导信息 【2022】(第136期)

作者: 时间:2023-01-29 点击数:

重视课程思政教书育人 精心设计培养学生自信

---介绍植物保护学院王维斌老师线上《农田杂草学》课程教学特色

督导员 刘彩华

本学期第三周,98日星期四的第1-2节,我如约进入植物保护学院王维斌老师的《农田杂草学》腾讯会议线上课堂。该课程是2020级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方向限修课,属常规线下授课课程,现由于疫情采用线上直播教学。选课学生15人,实到15人。该课程共32学时2学分,王维斌老师负责讲授农田杂草生物学与主要种类部分(16学时)。本次课讲授的内容是第一章“农业杂草学导论”。

首先王维斌老师向同学作自我介绍,同时屏幕出现个人图象:他声音清亮,语气柔和,着装规范,情绪饱满;接着在王老师点名时,15名同学一一露脸,老师和同学在网上打招呼,互相认识。接着王老师阐述课程要求,并向同学介绍当前学情、教学目的、上课方式、考核方式及纪律要求。

上课开始,王老师依次从《农田杂草学》课程的背景知识、课程体系、课程特点进行介绍,王老师紧紧围绕我国的发展战略及《农田杂草学》学科前沿,从“杂草”的基本概念到《农田杂草学》的基本原理,专业词汇讲解精细,学术色彩鲜明;讲授过程层层递进,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教学课件布局简洁精炼,图文(中英文)并茂精美,内容充实全面,重点突出明朗,逻辑层次分明。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展现我国防控(外来)杂草战略的“时间线”,全国主要农田杂草分布格局的“分布图”,以及课题组最新(前2日)田间调查情况“进展图”等,设计合理,精美多彩。

课堂中,王老师提问方式灵活,每个问题都贴近农业生产实际,学生反馈轻松踊跃,课堂气氛十分活泼;虽为线上授课,但王老师将抽象与形象信息有机融合,学术理论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严谨学风与包容教风有机结合,加之王老师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课程特色扑面而来,颇为吸引人。

课后我和王老师进行了沟通交流,王老师说为了更好地施教于学,他要先去了解学生,即每学年上课前,他都先了解该届学生的生源学校及家乡背景等学情;加之多年做学生班主任的经历体会;他再根据每一届学生特点初步拟出讲课风格、教学模式及教学过程。王老师的《农田杂草学》课程体现出了三个突出特点:一是“严谨+包容”的教育理念;二是“启发+凝练”、“肯定+引导”的教学模式;三是“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下面将王维斌老师线上《农田杂草学》的授课特点与大家分享。

一、教学相长与生为友,尊重个性塑造自信

王维斌老师施爱于教,尊重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递与发扬者,认为教学可相长。本届学生(00后)是既备受宠爱又兼具创新与开放思想的时代特点,即生长于“四个老人,一对夫妇,一个孩子”的421家庭,享有良好的生活与教育氛围。针对以上时代特点,王老师从学生的视角看课程,他首先将本来“刻板”+“网课弊端”的知识点,内化提炼出要素,通过类似聊天的方式与学生展开剖析,注重体现其内在逻辑(即节奏点),明确其因果关联(即鲜活性),最后一句“让我们再看一下该概念,它讲的是…,鲜活地展现了学术概念。在开始前,王老师会灵活地与学生展开问答互动,点明每个回答中的积极因子,常在2-3位学生的回答中提炼出全部关键词。不自觉中凸显了学生在授课中的参与感,让其感受到知识的亲和性。由此,王老师总结出“关键词+逻辑性+因果全=科学概念”的讲授模式,营造鲜活教学氛围。同时,王老师注意将中国理解和国际观点有机结合,突出民间智慧和我国教育的全球视野。这不仅符合当代大学生开放创新的认知需求,促成其建立求学自信,也融入爱国思政,润物无声。

二、紧贴粮食安全战略,理解杂草管控重要

王维斌老师将该课程融入国家粮食安全的大背景,一方面使授课内容不呆滞的同时,更不孤立;另一方面树立学生的历史使命,更增强其课程自信。王老师首先明确我国当前的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等基本国策,以及2021415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等,展示我国外来入侵杂草名录的时间线,明确农田杂草通过“无声战争”严重威胁我国农业生产,理解杂草管控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性与紧迫性。针对00后大学生普遍缺乏田间实践的特点,王老师会选择介绍分布广泛,路边常见的田间杂草,比如占据我国华北与东北地区的三裂叶豚草,中东部地区的豚草和遍布我国全境的圆叶牵牛等;对于来自云贵地区学子,则介绍占据西南地区的地域性杂草:紫茎泽兰等,增加学生的实物认知与认同。在借助照片和视频展示杂草入侵农田的同时,王老师也总结其典型生物学特征,整理成顺口溜,例如“三裂叶又叫大豚草,叶三裂一片赛过脸,高过玉米盖过水稻,霸占农田进了村庄”、“豚草中国原本无,稀罕;花粉黄来叶如艾,有毒;密生成片种又多,难缠;进了农田难清除,头疼”。通过国家政策引领,使同学各自感受家乡杂草危害,视听立体输入,感受直观,容易增强学生课程自信。

三、科研融合课程教学,引导学生融会贯通

王维斌老师秉持“学术教学不分家,顶天立地大植保”的优秀教学传承,在日常教学中,注重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学术发现与相关历程。例如,通过介绍菟丝子寄生高效抑制恶性杂草:三裂叶豚草的新发现,提出未来农田杂草治理的“以草治草”的生态理念构想;针对当下愈加严重的外来杂草输入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解释了“重在防,治要稳”,体现出植物保护的专业性。通过王老师的用心设计,《农田杂草学》课堂成为整合了植物学、入侵生态学与植保相关课程的交叉融合平台,体现当下知识融合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将所学至融会贯通,构建“顶天立地大植保”教学框架,培养植保学子的专业自信。

四、教学融入耕读文化,增强文化认同自信

王维斌老师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有机融合到课堂讲授中,拉近当代学子与先贤和当下农民的思想共鸣,增强文化认同与自信。例如,在农田杂草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态影响及相关的农业与生态防治策略部分,王老师首先介绍了“植物多样性”与“环境友好的可持续性发展”等当下热点词汇,再比较了其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永续发展”等东方智慧之间的异同,引导学生认知我国传统文化的兼容并蓄理念与先知先觉优势,给学生注入文化自信。加之,当前,国家强调的农业农村振兴的希望在当代青年,主力在农大学子,这更能够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和课程自信,一句“耕读传家躬行久,诗书继世雅韵长”,激发和激励00后学生的学农爱农的学习动机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五、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疫情防控温馨安抚

因有多年学生班主任的经历和体会,王老师深谙“课程门门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的教育理念。王老师非常重视课程思政,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时时把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紧密结合,精心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三观教育元素和专业教育知识紧密结合,积极探索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全方位提升学生素质,增强政治自信。在讲到当前疫情给各行各业及个人带来困境和压力,尤其是高校封闭时段最多、网课时间最长、返校时间最迟时,用贴心温暖的语言,耐心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关怀。安慰学生在家安下心来,克服困难,树立大局观念,理解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疫情防控措施,做好时代担当。

王老师原为应用生物科学教研室教师,因专业调整于本学期加入农药学教研室,承担《农田杂草学》等部分本科教学。王老师全心投入新课程教学,授课内容紧扣国家需要;有机融合传统优秀文化,具有国际视野,以科研驱动教学,展现最新研究进展,学术态度严谨,注重过程教育,讲授风格严肃鲜活;更讲传承与创新,其教学模式值得借鉴。




本期信息传至:陈启军校长、辛彦军副书记、王铁良副校长,教务处、研究生院领导,学院负责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领导、全体督导员




Copyright© 2015-2023 沈阳农业大学外语教学部
技术支持:沈阳农业大学·神农大学生农业软件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