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督导信息 【2022】(第130期)

作者: 时间:2023-01-29 点击数:

构建创研型教学模式 努力增强教学实效性

---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团队一流课程建设经验

督导员 梁成华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是新时期加强高等教育的重要举措。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姚海霞副教授带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团队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将“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建成校级线下一流课程,目前正向省级一流课程迈进。近期我跟踪听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流课程建设团队所有成员的课程,并在课后与任课教师进行了交流。该团队在提升课程的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增强教学实效性等方面的做法对全校一流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认真学习提高认识,形成一流课程建设共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流课程建设团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牢记“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积极推进课程建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理论性最强、内容历史跨度最大、逻辑最复杂、抽象程度最高的一门课程,始终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任务,肩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重要使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团队依据《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精神,结合学校以农业科学为特色,农、理、工、经、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以及培养高层次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具体要求,按照学校建设一流课程的总体部署,以“一流课程”建设为抓手,努力提升教学实效性。

二、积极探索实践创研型教学模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团队由姚海霞、谭月明、孙淑军、杨硕、张妍等七名教师组成。课程团队遵循“认知-认同-信仰”的逻辑思路,立足于沈阳农业大学新农科发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统一”的方法论要求,在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方面,积极探索具有鲜明涉农高校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即 构建“导学、展学、固学、拓学、评学”创研型教学模式,将沈农的校史、校情融入教学,增强教学的鲜活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坚持OBE教育理念,在师生互动中实现教育目标,提升教学效果,达成教学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统一。

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融合于“多元交互式”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课程基本框架、科学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创设丰富教学情境,针对不同专业的授课对象,设计个性化教学内容,将校情校史嵌入原理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凸显涉农高校思政育人特色。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重要使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团队打造线下“一流课程”的同时,非常注重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第一,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制度,不断提升教师理论素养。“马院姓马,在马言马”,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是一名合格思政课教师的基本素质。课程团队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每周定期开展集体备课,研讨教学重点和难点,研讨教学案例设计,研讨新思想、新观点、新战略的课程融入问题,团队成员在交流中提高认识,增强共识。同时借助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集体备课平台、周末理论大讲堂、辽宁干部教育在线等线上资源加强团队成员理论学习,在聆听专家学者解读中读懂吃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内涵和丰富内容,从而为学生指点迷津。

第二,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加强梯队建设。教学团队积极吸纳青年教师,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一方面,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团队指导制度,帮助青年教师从理论上迅速成长。在指定专人作为青年教师导师基础上,团队指派两名老教师辅助指导,一起讨论制定教学大纲,一起讨论教学计划,共同研讨教学方法,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引领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另一方面,开展青年教师跟踪听课制度,进一步从实践中指导青年教师站稳讲台。指导教师团队深入青年教师课堂,在持续跟踪听课中指出青年教师不足,促其快速成长。

四、教学效果显著,砥砺前行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该团队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增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以及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及实效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一,理论教学实效性明显增强。“导学、展学、固学、拓学、评学”创研型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教师说学生听”的情况。通过“导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展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固学”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效果,通过“拓学”开阔了学生视野与眼界,通过“评学”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创研型教学模式将课堂控制力转化为引导力,坚持问题引领、思想引领、价值引领,实现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同时将我校的校史校情及典型模范人物事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形成具有沈农特色教学案例,在讲理中说理,在讲学术中讲政治,增强学生敬校之意和爱校情怀。

第二,形成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模式,并取得良好育人效果。引导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开展系列“读原著 悟原理”实践教学活动。指导的学生实践教学作品《青年之业 时代之肩》荣获2021年辽宁百所高校党史诵读活动优秀作品二等奖,《追寻》荣获第三届辽宁省高校思政课情景微电影大赛优秀奖,一名学生荣获辽宁省大学生讲思政课二等奖,学生社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研习会”获评为校级优秀社团,指导教师获评为校优秀社团指导教师。

第三,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明显提升,取得优秀理论成果。1人获评为辽宁省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荣获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教案”一等奖,1人荣获第十一届辽宁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大赛二等奖。主持参加国家级重点课题2项,省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课题1项,其他各级各类课题40余项,出版专著7部,公开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0余篇。

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以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为抓手,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夯实本科课程建设团队,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向省部级推荐一批高质量一流本科课程,是提高我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本期信息传至:陈启军校长、辛彦军副书记、王铁良副校长,教务处、研究生院领导,学院负责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领导、全体督导员


Copyright© 2015-2023 沈阳农业大学外语教学部
技术支持:沈阳农业大学·神农大学生农业软件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