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督导信息 【2022】(第119期)

作者: 时间:2023-01-29 点击数:

聚焦问题明确思路 落实责任提升质量

---谈我校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我的一些思考建议

督导员 周宝利

近些年来,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连续多年在辽宁省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查中表现优异,高水平学位论文每年在不断涌现,这些充分展示我校在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在面对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问题和不足。纵观我校研究生培养环节的实际工作,特别是通过本人几年来参加研究生督导工作实践(课堂听课、开题报告、中期考核、科研记录检查、旁听组会、与导师交流、与研究生座谈、参加预答辩、论文外审评价、参加正式答辩等),深感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影响也是比较深刻的,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多与研究生导师的责任心密切相关。下面本文从多角度探讨一下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类型、导师责任及思考建议,供大家参考,以促进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一、关于指导研究生选课方面

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要求在一年内完成,并达到规定的学分,绝大多数研究生在导师和导师团队的指导下,在入学后都能顺利地完成科学合理的选课计划,在此环节上,几乎很少出现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各位导师在指导学生选择专业选修课时(多数在第二学期),要根据学生课题特点,选择和课题密切相关的课程,避免所有研究生千篇一律,强化课程学习为科研服务的理念,处理好专业课学习和一些公共选修课学习的关系,为未来从事科研课题,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方法基础、技术基础,学会理论指导实践、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运用知识,以提升研究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各位导师在学生填完选课信息后,一定把握好审核环节。另外,关于入学后对于新生中学科背景差别大的研究生,如何进行“硕士补本、博士补硕”的问题,近年来我校将补本、补硕决定权,下放给导师,学校不再统一组织选课和管理,即导师认为该生需要补本或补硕,直接通知学生,由学生直接查询本科或硕士课程表,届时以蹭课的形式学习,不需要获取成绩,达到学以致用即可,这样既增加了导师管理的主动权,也增加了学生补课的灵活性。这里需要提示的是,导师在遇到此类情况,需要新生补本、补硕时,一定要把握好尺度,让学生把应掌握的知识都学习好,利用有限的时间,制定好学习方案,提高学习效率。

二、关于指导研究生选题方面

在研究生课程学习的同时,逐步进入研究生选题工作的准备阶段,选题准备工作的核心是让研究生开始阅读专业文献,并对文献进行加工、整理、提炼,形成或提出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以发现或挖掘新的科学问题,为选题做准备。在此环节上,多数导师对博士、学术型硕士的选题比较重视,而对专业型硕士不太重视,有相当部分的导师对专业型硕士的论文选题持放任态度,以致到开题报告会上才知道自己的专业硕士的选题,没有尽到导师应尽的开题审查、把关定向、修改纠错的作用。而学术型研究生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一些专业的研究生选题起点较低,不能很好地跟踪本学科领域研究进展状况、凝练的科学问题不准确、学术水平不够,以致后期很难发表论文或发一些低档次论文,这与导师本身的学术水平及选题指导不到位有很大的关系。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特别是新导师上岗培训,是提升导师队伍素质和科学指导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关于开题报告评议方面

通过近几年参加开题报告会,从学生方面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有:(1)论文选题偏离培养目标:有些专硕研究生选择学硕研究生的内容,完全是基础研究,忽略了应用研究,每年专硕论文因选题偏离外审不能通过的论文皆有一定数量。(2)文题不符、思路不清:有些研究生的研究内容,不支持题目,偏离主线,这和本人思路不清晰有关。(3)选题综述缺少新文献:有些选题综述部分,内容陈旧,文献过时,无新意,缺乏近几年的新文献,难以支持选题背景,拉低论文水平。(4)研究方案不合理:有些选题的试验设计,缺乏合理性;有些研究方法似懂非懂;有些实验技术选用的不准确,等等。(5)预期目标不清晰:有些研究生论文完成后,想说明什么问题?想解决什么问题?连自己都不清楚,随便胡乱的解释,缺乏清晰的目标。凡此种种问题均折射出导师指导不到位、导师责任心不到位。有些导师,因带的学生多、工作忙,无暇顾及非全日制的专硕,基本都是靠学生自己摸索,自己闭门造车,所以一到开题报告会上,这样的学生漏洞百出。建议要落实好导师责任制,加强对学生论文选题指导;同时,通过开题,也要考察导师的责任心,加强对导师指导工作的考核。

四、关于教师课堂教学方面

通过督导听课,在专业课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对课堂不重视: 有些老师对研究生课的重视程度差,自认为是在实验室上课,和正规的教室比较,环境气氛不一样,有一种懈怠感,照电脑念讲稿,无热情、无活力;甚至有的老师一节课,全程坐着上课,属于不重视、不严肃、不认真对待,缺乏职业感。(2PPT制作质量差:有些老师的PPT课件内容,条理不清晰、层次不清楚,文字堆积现象严重,段落序号前后不一致(用法混乱),自身的语言能力、文字水平、逻辑思维能力都比较欠缺。(3)缺少课堂互动:有些老师在一节课上,很少有互动,语言贫乏,语言平淡;有些老师讲课语速过快、吐字不清晰;有些老师讲课平庸,无活力,缺少课堂气氛,缺乏教学基本功训练等等。

主要建议:(1)加强研究生课程授课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科带头人或学术带头人,应加强研究生授课教师队伍建设,要摒弃“重科研、轻教学”、“重大课、轻小课”的观念,重视研究生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教学人员安排上,尽量安排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讲课,并给予新承担任务的年轻教师或缺少课堂经验的教师给予全面指导。(2)加强研究生课程设计和教学法研究:作为学科或研究方向,要重视加强研究生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学科或学术带头人要起到示范作用,以身作则,做出表率,摒弃“各干各的、互不干涉”的观念,加强研究生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讨,在充分理解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将多种形式的互动融汇到讲课过程中,注重学生参与、强化互动效果。(3)加强对研究生授课老师的全面考核:目前督导听课只是整个课程中的一节课,很难反应教师授课质量的全部、很难反应课程的整体设计。因此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强研究生授课老师的全面考察,如定期检查研究生课程的教案(教学设计)、重要章节的PPT课件等。

五、关于试验进展监管方面

研究生导师不仅在重要的培养环节上,做好把关定向,而且在日常的科研实践中做到心中有数、全程监管,保证研究生试验顺利开展,尽量做到万无一失、取得预期成果或创新性突破。组会制度是了解学生课题研究进展、学术水平提高、阶段性成果展示的重要学术活动方式。我校绝大多数的导师团队或学术团队,都能很好地坚持定期的组会制度,做到雷打不动、风雨无误,以保证对研究生试验进展的全程监管。但也有少数的导师团队,不重视、次数少、无计划、走过场,特别是对于专硕中的非全更是缺乏日常的有效监管及定期掌握学生的科研动态。这些方面既与导师的责任心有关,也与学科是否健全研究生管理制度有关。

六、关于中期考核与科研记录方面

中期考核是研究生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检验每个研究生经过一年多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生产实践、社会活动,所获得的成绩、进展和荣誉,通过综合评价与考核决定分流去向。通过近几年的督导实践看,多数学科都很重视中期考核,会前认真组织材料,会上严格把关审查,各类信息透明无误,考核结果真实可靠。但也有少数学科会前准备不充分,学生各类信息不完整,影响考核质量。另外,在中期考核时,同时要检查研究生的科研记录本,从全校范围来看,不同学院的科研记录本记载的科研信息数量和质量差别很大,多数研究生记载的比较全面且详实,包括课题的试验方案、每个实验的具体方法、实验结果记录(指标、数据、图片、描述等)、实验结果分析、初步结论及存在问题等,每个阶段都导师检查签字。另外,少数的研究生记载的不认真、不规范、无日期、无条理、缺内容、缺思考,甚至有的学生临时凑资料、临时打字粘贴、杂乱无章。这些问题的出现均与平时导师的监管有关,有些导师根本不检查学生的科研记录本,记录些什么内容根本不知道。较好的导师团队非常重视学生的科研记录本,所记录内容非常全面,其他的研究生可以按照往届学生科研记录本的内容重复该类试验,而且每年把往届毕业学生的科研记录本对新生进行展示,以激励和影响新同学养成严谨求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建议在评选优秀毕业论文同时,也组织开展优秀科研记录评选,以促进科研记录的规范化、科学化。

七、关于学位论文预答辩方面

预答辩是对研究生学位论文把关的一个重要的审查环节,根据以往参加预答辩的实践,问题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导师事先不能很好把关,甚至没有阅读自己学生的论文,结果是带着千疮百孔、漏洞百出的论文到会议上参加答辩,结果被批的体无完肤、劣迹斑斑,专家们严重质疑本人的科学研究能力,重者延迟毕业,轻者改题重写,参加二次答辩,这种现象反映在非全研究生较多特别是社会科学类。二是全体审查专家,把预答辩当成修改论文的场所,几乎所有参加预答辩的学生都没有事先发给导师论文,或者导师们习惯了到预答辩时第一次看论文,大家彼此彼此,互不嫌弃,结果是预答辩成了导师们集体给学生看论文、修论文的场所,这种现象严重破坏了导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也严重影响了学位论文质量的提升。希望各位导师一定要认识到预答辩在培养研究生中的重要性,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不辜负学生的信任、不辜负学校的重托,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到严格把关、认真审查评阅、认真指导修改,全面提升研究生论文水平。另外,关于预答辩时指导教师回避制度,学校的规定是:预答辩时,指导教师可以参加听会的,但不能出现在专家小组名单中、不能现场回答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学院将其理解为绝对回避制度,导师本人绝对不能参加听会,以妨碍其他老师提问题、提意见。这一点需和所有的导师讲清楚,将学校的回避制度讲清楚,导师是可以参加的,但是否参加,由导师本人决定。导师是学生的第一责任人,导师亲临自己学生的答辩会,掌握学生答辩中出现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学术演讲能力、回答问题能力,以便更好地指导、加以改进、提高论文质量,这是非常有益的事,应鼓励导师参加。

八、关于学位论文外审评价方面

论文外审是在前期预答辩基础上,对于预答辩合格的研究生,根据本人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和预答辩成绩情况,决定论文外审的送审类型。目前申请毕业答辩的论文外审情况共分为三种类型:即学校外审(网上统一外审平台)、学院送审(校际间评审)、免审(研究生本人发表论文和预答辩结果符合学校规定的条件,可以不再进行论文外审评阅),不管是学校外审还是学院送审,每篇论文均由3位专家盲评,评阅结果分为ABCD四个档次,只要出现D,视为不合格,不能继续参加答辩。根据以往的督导实践,论文外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预答辩与会专家是否对每篇论文都能严格把关,切忌马马虎虎、走马观花、敷衍了事,一定要认真负责、科学评价、指出问题、明确意见,该上的上、该下的下、该延期的延期,严把论文质量关,不能将有问题的论文送去外审,影响学科的声誉。二是学生是否对预答辩时提出的问题,认真修改、认真完善,并交给导师审阅、确保论文质量合格后,再提交外审。论文外审是检验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论文外审反馈结果是衡量研究生是否能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重要指标,希望各位导师一定严把论文质量关,做到万无一失。

九、关于学位论文正式答辩方面

论文外审通过后,方可参加正式毕业答辩。正式答辩与预答辩有着很大的区别,预答辩主要是对论文的完成情况进行整体评价,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决定下一步是否送审;正式答辩重点是围绕论文的内容,检验研究生对科学问题的提出、验证、回答、创新等总体思维逻辑能力、问题思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考察研究生的学术思想、学术水平、学术创新的过程。正式答辩须有国内同行专家参加。以往在正式答辩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有些学科把正式答辩和预答辩同等对待,仍是停留在论文纠错、论文修改等一般性问题的讨论中,忽略了对研究生学术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这是个共性问题、普遍性问题。总体上,正式答辩开展比较好的学位类型顺序:博士>学硕>全日制专硕>非全专硕。希望此类问题能够引起学科带头人的重视,真正发挥正式答辩应有的作用和效果,为培养高质量人才把好最后一道学术关口,以充分展示我校研究生的学术创新水平和学术创新能力。正式论文答辩后,每位研究生需按与会专家提出的问题,对论文进一步修改完善,最后交给导师审查,这一次的修改审查非常重要,属于最后一次(定稿),导师一定要负起责任,认真审阅、认真检查、认真修改。定稿后由导师签字,电子版通过研究生院上传知网平台,通常是获得学位后3-4个月上传完成。

综上,本着“聚焦问题,明确思路,落实责任,提升质量”的宗旨,列举了研究生培养环节中九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本人的一些思考与建议,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研究生培养是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要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把促进研究生成才成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激发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希望每位导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与使命;坚持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四位一体”的育人理念,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作为学科带头人,要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落实相关责任制,严把培养质量关,严把论文质量关。

本期信息传至:陈启军校长、辛彦军副书记、王铁良副校长,教务处、研究生院领导,学院负责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领导、全体督导员。


Copyright© 2015-2023 沈阳农业大学外语教学部
技术支持:沈阳农业大学·神农大学生农业软件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