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流研讨中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解决教学问题
---介绍土环学院环境科学教研室本学期第五次教研室活动
督导员 陈振武
按照校教务处和督导室的要求,我于2021年4月7日下午14:00至16.00,在土环学院B座104室参加了土环学院环境科学教研室召开的第5次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的主题是:《环境与生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研讨与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由教研室主任张薇老师主持,专业主任党秀丽老师和教研室10名老师参加了此次教研室活动。(该教研室共15名教师,当天有5名教师有课未参加)
教研活动主要研讨内容:
1.交流《环境与生态》课程线上校内SPOC教学建设情况;
2.研讨各位授课教师近期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总结研讨成果,形成统一认识,在今后教学中改进完善。
一、交流课程建设情况
首先由课程负责人刘鸣达教授老师介绍该课程的建设发展历程,他详细说明了课程的由来,以及该课作为全校通识类课程的重要意义。本学期课程依托中国大学慕课平台,教学团队自己录制的校内独立Spoc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授课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充分利用线上丰富的学习资源(如教学视频、配套的试题库、数字化的教辅资源等),实现教学传播的网络化,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实现了“知识点学习-知识点测验-知识点深入讨论”完备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通过线下教学,强化了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并使其了解了环境问题发展与对策的最新动态,同时通过结合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小组式汇报讨论,实现了课堂翻转,提高了学生多方面能力。
接着,由教研室主任张薇老师详细展示了线上Spoc课程的建设情况,包括教学视频、随堂测验、线上讨论题和单元测验等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她还展示了如何利用慕课堂来统计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介绍了线上成绩的具体评定方式。
二、交流近期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研室的10名授课老师,分别交流了近期在课堂教学中遇到问题:
1.学生课程学习报告选题上参差不齐,有的按专业、有的按小组、有的按个人兴趣来选汇报内容等;
2.学生在汇报的PPT制作上存在“没有题目、没有目录、没有姓名班级专业标注、页面存在字多图少、图多字少、色彩不匹配不规范”等问题,多数没有达到教学大纲对PPT规定的要求标准;
3.学生在汇报后问答环节上存在“提问的同学较少、提出的问题比较浅显、汇报的学生不会回答或不回答”等现象;
4.教师如何把思政元素融入本课程的各章节等问题。
对上述问题各位教师进行了较充分的交流讨论。教研室活动将要结束时,专业主任党秀丽老师强调了本课的特点,对青年教师提出了要求和希望,共同努力把课程建设好,专业积极支持,创建一流课程。
三、教研活动形成研讨结论
1.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专业不同,拟定与专业有关的题目,使学生有目的选题,查找资料,做多媒体汇报。
2.严格要求学生按教学大纲PPT的制作要求进行汇报,坚持标准,要求PPT规范。
3.针对学生不爱回答师生提问或参与度低,不活跃的问题,老师应正视学生专业的差异和知识储备的不同,应对学生汇报内容先做以说明,再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抛砖引玉。或者对没有回答出来的问题,在下次线下课针对问题进行先汇报,促进学习。同时,为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课程可以引入奖励机制,对优秀的汇报者、PPT制作者和报告撰写者颁发证书和小纪念品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成就感。
4.针对线下的授课方式,要求各位老师对线上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对课程内容进行补充扩展。引用的案例尽量结合选课学生所学的专业,使该课程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有机融合,以此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5.针对调查报告撰写的问题,课程组建立统一的调查报告模板,设两个调查内容供学生选择。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调查报告。学生对调查报告进行互评打分,通过报告的展示,同学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6.有关课程思政,每个章节都应该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把生态专家事迹讲给学生,把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传授给学生,把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介绍给学生,培养学生责任感、使命感,做好生态文明的建设者。
两个小时的教研室活动圆满地达到了预期目的。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们看到专业主任和教研室主任高度重视,骨干教师用心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全体授课教师积极参与,活动不走过场,扎扎实实按教研室活动安排计划进行。通过对课程的交流、研讨,形成了对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这种教研活动解决问题,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