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督导信息【2021】(第20期)

作者: 时间:2021-04-19 点击数:

专研课堂教学方法,注重课程思政育人

---介绍园艺学院刘镇东老师讲授《果树育种技术》课程特点

督导员 袁缨

我于本学期331日听取了园艺学院刘镇东老师所讲授的《果树育种技术》课。他讲授的《果树育种技术》课程是在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基础上开设的果树专业方向性课程,课堂上刘老师全身心投入,讲课不仅声音洪亮,语言表达条理清晰,最大的特点,一是在讲完一个章节之后用简短的语言将整章节的知识点从最初的概念到最后的应用非常自然的串连起来,特别利于学生对整章节的知识体系有一个完整的掌握;二是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在讲到重要的知识点时都能用果树育种的图片或视频的实例进行分析和讲解;三是注重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效果好,颇受学生欢迎。下面介绍刘老师讲课的特点。

一、教学导入激发学习兴趣,教学互动拉近师生距离

刘老师在讲授新的一章内容之前,并不是直接提出章节的知识结构,而是根据各种果树的实际特点,先列举了一些实例作为该章节授课内容的导入;这种方法还包括将某种果树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图片等形式展示给同学们,例如在讲授桃育种这一章之前,用简短的时间介绍《诗经》中“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投我以桃,报之以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以及清朝的《水蜜桃谱》等典籍与诗句,借此说明桃与我国文明的息息相关,进而引出桃育种这一章的教学内容,这些方式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刘老师课堂上善于根据课程内容特点进行提问。一方面让大多数同学都集中了听课的精力,另一方面便于掌握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果树育种的最终产品就是水果,刘老师在讲解果树的品种资源时,问同学们品尝过哪些苹果、梨、葡萄等品种,因为这跟大家生活密切相关,同学们回答很踊跃。刘老师在学生们回答问题中发现有些同学将种和品种的概念混淆了,刘老师及时的给与纠正,之后又非常自如地进入讲课正题。这种互动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让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刘老师特别注重语言表达艺术,抑扬顿挫。语言亲切不乏幽默感,这样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二、把握课程整体知识体系,多媒体模拟实践进课堂

《果树育种技术》是以北方果树的典型树种:苹果、桃、葡萄等为代表,结合相应的育种目标,介绍其具体的育种策略和方法。不仅要求同学们掌握育种技术的细节,更要对特定的育种知识体系形成整体把握。刘老师在讲解某个知识点时能够列举与该知识点紧密相关的育种实际案例,某个知识体系的各知识点讲解后,注重梳理与总结,例如我听的这堂课,刘老师讲的是:“苹果高效育种技术体系”,他首先分条讲解亲本选择选配、育苗、表型评价、缩短童期等具体技术措施,然后再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做一个全面的梳理,最终形成一个宏观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在脑海里形成“苹果高效育种技术”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这种讲课方式特别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

《果树育种技术》课程虽然是一门理论课,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果树育种技术基本理论,还要培养其育种实践能力。虽然园艺专业培养方案设《园艺专业教学实习》等实践性课程,但学时有限,且涉及栽培、育种等多个方面,不可能覆盖果树育种的各个实践环节。针对这种情况,刘老师在自己进行科研工作的同时拍摄了大量与果树育种田间实践相关的视频及图片,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例如果树去雄、杂交授粉、实生苗移栽等实际操作的视频,在课堂上对应相应的章节为同学们播放,大家虽然没有亲自动手,但老师在视频中的实地讲解与操作,使同学们对具体的育种技术流程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这种多媒体模拟实践进入课堂的教学方法,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生动直观,课程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果树育种技术》课程与育种领域的科研进展是紧密相关的,刘老师在讲授果树育种科研进展时,为同学们列举一些我国在植物育种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的感人事迹,特别强调了我校陈温福、李天来院士和冯辉教授等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科研成果,让学生感到专家就在自己的身边,以此来鼓励学生热爱所从事的专业。他还经常关心同学们的未来发展规划,向同学们介绍园艺学科建设情况,鼓励学生考取研究生。教学中用自己的经历和学生们分享现阶段研究生存在的不足之处,引导有考研意向的同学们在本科阶段就应该注重哪些知识的学习积累,为同学们对未来考研就业悉心指导。

刘镇东老师认真专研课堂教学方法,注重课程思政育人的教学模式值得学习借鉴。


Copyright© 2015-2023 沈阳农业大学外语教学部
技术支持:沈阳农业大学·神农大学生农业软件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