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督导信息【2021】(第22期)

作者: 时间:2021-04-25 点击数:

发挥教研室研究功能,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

---介绍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与教研活动

督导员 杨长成

近日,我参加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的教学研讨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陈曦主持,10位教师全员参加。会议以“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打造省一流本科课程”和“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融入课堂教学”三项内容依次展开。紧紧围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建设,以教学名师工作室建设为依托,采用集体备课模式,着力打磨思政课,推动思政课的建设与改革创新。教研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结论清晰,赋予了教研活动实质内容。下面是我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教研活动以及我所了解的课程建设信息反馈如下。

一、依托“教学名师工作室”,探索思政课教育模式

“高校思政课教师名师培育工作室”的遴选与建设,是辽宁省教育厅落实“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设立的深化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项目。2020年,在辽宁省教育厅主办的评选中,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许晓辉教授获批此项目。“辽宁省高校思政课教师名师培育工作室”旨在建立思政课教师跨校教学与科研互动交流的工作机制,促进思政课中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以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先导展开研究,将教学探讨、课堂示范、教师培训、人才培养、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等融为一体,探索和提出优化思政课教育模式的新理念及新路径,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的政治引领、教学示范和科研带动作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打造优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科研团队,持续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工作室建立以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为主导,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特色,以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为载体,以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为突破,扎实开展了相应的工作,尤其是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面,协同省内25所大中小学校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全省思政课建设提供积极的借鉴。

二、明确课程建设目标,创建特色教学模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一直高度重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着力推进思政课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发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2020年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进一步推动了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教学团队更加明确了课程的定位和发展目标,丰富完善了课程建设方案。

1.课程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教师队伍优化、教学条件完备、教学管理规范、教学改革与研究深入,教改成果突出、教学实效性优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核心课程。

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构建问题+专题的教学体系;结合课程特点,采取过程化考核方式,建立知行合一的课程评价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确保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

2.课程建设初步成果

该课程以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目标,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做到“深化、细化、活化”,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体体现在:

搭建模块教学体系 课程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了理论教学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理论教学模块,设计6个专题,既有课堂上的理论授课,又有课后自主学习;实践教学模块,设计了观读类、调研类、竞赛类等五大实践活动主题,在实践活动中注重素质的养成、教学目标的达成。

形成特色案例体系 在教学中以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农科建设为引领,充分发挥涉农院校的特点和优势,把教学内容与学校的校史校情、与国家三农建设相结合,针对不同专业的授课对象,实现案例和专业的匹配,做到一专业一教案。

构建科学评价体系 实行“理论+实践双考核模式,其中理论考核占比为80%,实践考核占比为20%。依托百科园、易尔思平台、科大讯飞建立试题库,采取课上用手机随堂测试和期末上机考试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性成绩评定。

三、实行集体备课制度,着力打磨思政“金”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按照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沈阳农业大学关于组织开展教研室活动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制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集体备课制度》。教研室严格按照制度要求提前规划好教研内容,按计划实施,形成集体备课常态化机制。根据课程的特点以及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集思广益,研究和探讨教学大纲实施、教学内容理定、教学方法和手段使用、实践教学等问题。根据不同专业授课对象、教学要求、课时安排,集体讨论研究教学内容和方法,确立重点、难点,安排教学进度。通过集体研讨、说课、统一讲稿、课件等方式,相互评论、借鉴、启发,精心打磨每一堂思政课。

教研室每次集体备课指定1位教师进行主题陈述,围绕课程的重点、难点、疑点,阐述课程设计思路,讨论教学方法、手段和其它相关内容。然后进行集体备课,展开学习与研讨。本次教学集体备课,李桂红教授就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中如何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作主题发言,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概述、编纂的历程、编纂的重大意义、与大学生关联紧密的内容解读四个方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进行深入阐释,充分发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资源,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和特点融入到大学生三观塑造的课程内容当中,切实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李老师在讲解“和大学生息息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内容解读”这部分重点内容章节时,结合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情感需求,精心选取了大量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联的法律规范进行详细解读。旨在教育引导大学生尊法守法,守住“知敬畏守”的底线,形成和运用法律思维,做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践行者和捍卫者。讲解思路清晰、深入浅出、内容丰富,既有理论概括,又有实践内涵,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围绕李老师的专题讲解,与会教师展开了积极探讨。踊跃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体会,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融入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授课思路,一致表明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带头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时将其融入思政课堂,引导学生增强法治思维、法治意识和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的教研活动有计划、有内容,名副其实。他们把创建的集体备课的教学模式,纳入教研室活动的主要内容,将其制度化、常态化。用集体的智慧共同打磨一门课程,统一讲稿和课件,经得起推敲,含金量高。充分展现了他们以教学为中心的坚实理念和制度安排,也赋予了教研活动的实质内容,值得参考与借鉴。


Copyright© 2015-2023 沈阳农业大学外语教学部
技术支持:沈阳农业大学·神农大学生农业软件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