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线上线下教学,充分发挥混合教学优势
---介绍水利学院教师贾燕峰主讲《林业生态工程学》教学体会
督导员 杜绍范
近日,我随机听课听了水利学院贾燕峰老师为2018级水保专业讲授的《林业生态工程学》。贾老师对授课内容非常熟练,内容充实,思路清晰,能针对性的把握重点和难点,整个教学过程中脱稿讲解,并能列举与生产实际的相关案例进行讲授;教学方法灵活,有启发,有互动,有提问,有讨论,课堂氛围活跃,充分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语言表达简练生动,条理清晰,通俗易懂;课件制作规范,选用大量图片和视频制作PPT课件,文字简练,图文并茂,与板书结合,教学方法引人入胜。课堂上学生都能认真记录笔记,跟随互动,没有睡觉和玩手机的现象。课后在与贾老师的交流中,了解到贾老师2011年参加工作,开始主讲《林业生态工程学》,2016年该课获校青年教师优秀课二等奖,2017年该课辅助课件获全国教育信息化大赛一等奖,2021年该课被认定为辽宁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林业生态工程学》40学时,是面向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三年级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在课程体系中属于水土保持专业的专业骨干课。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水土流失防治三类措施之一林草植被措施的规划、设计的知识和技能,这些是水土保持专业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课程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2012年将部分内容作为课程拓展资源上传至易尔思MOOC平台,开始线上教学探索。2017年参加辽宁省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改革,积累了关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经验。2020年依托中国大学MOOC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现将《林业生态工程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介绍如下。
一、线上教学内容确定和教学平台选择
1. 确定合适的线上教学内容
《林业生态工程学》包括森林生态功能原理、林草培育理论与技术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三个核心版块。其中,森林生态功能原理部分讲授水土保持林草植被建设的理论基础,知识难点较多,不适合线上教学。林草培育理论与技术部分,重点讲解造林立地、树种选择、整地及造林技术,内容相对简单,适合学生自学,宜作为线上教学内容。第三部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部分,重点讲解水土保持林业生态工程的设计与建设,针对不同的治理对象,进行相应林业生态工程的设计,重难点较多,不适宜作为线上教学内容。
2. 选择合适的线上教学平台
确定线上教学内容之后,通过查阅各大平台查找相关的课程资源,最终选用了中国大学MOOC平台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森林培育学》的部分资源。结合课程特征,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增加了自制的视频、图片等课程资源,构建了《林业生态工程学》SPOC教学平台,作为线上教学平台。选择中国大学MOOC的同时,自然选择“慕课堂”作为课堂辅助教学工具。
二、线下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1. 授课资料精心准备
线下教学采用多媒体,由教师讲授为主。在备课过程中,完成教学日历、教案、讲稿等日常教学材料之后,PPT课件的制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授课过程中除了教师的讲解,学生能看到最直观的授课材料就是PPT。因为之前参加了学校组织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系统学习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所以在PPT模板、配色、图片的选择方面都充分考虑与授课内容相契合,在图文排版时尽量做到图文并茂、文字简洁、主题统一。PPT课件制作完成后,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录制上传,方便学生复习巩固。
2. 熟知先后灵活授课
授课过程中,不光要讲解本课程的内容,还要熟悉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熟悉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与本课程的结合点,这样授课过程中才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授课节奏。比如在第一部分森林生态功能原理教学过程中,讲授植被削减洪峰、涵养水源的水文学原理,植被控制土壤侵蚀的水土保持原理,植被通过改良土壤性质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力学基础等内容。这些内容与水文学、土壤学、水力学、土力学、土壤侵蚀学等先修课程密切相关,学生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在授课过程中采用提问、讨论、启发等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将新知识点与已有知识网络进行链接。一旦发现,学生链接失败,表明学生对先修课程部分内容可能发生了遗忘,就需要通过简要的补充回顾帮助学生重新建立链接。另外,对于授课过程中必要的过程推导,举例等不宜放在PPT中的内容,利用板书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保证授课内容的连贯性。
3. 教学效果及时考查
授课过程中,虽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能够初步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但并不能覆盖所有人。而“慕课堂”的使用就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新课授课结束后,立即通过“慕课堂”发布练习,要求学生在5分钟左右作答完毕,系统会自动进行评阅。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学生完成了自我测评,教师能够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的情况,发现学生在本次课堂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然后,通过投屏的方式,对学生共性的难点进行进一步的讲解,把问题解决在当堂。这就很好地避免了单纯线下教学考核滞后而导致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无法围绕学生学习调整教学;学生则因部分知识点没有学会后续课程听不懂,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
三、线上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1. 线上资源准备充分
线上教学实施之前,首先要完整观看借鉴的《森林培育学》视频资源,了解视频讲解内容。然后,按照《林业生态工程学》课程体系知识点,对视频资源进行梳理,重新整理编排、发布。同时,针对所有章节的所有单元及知识点设计测试题和话题讨论,完成线上教学资源的准备工作。
2. 问卷调查了解学情
在线上教学开始之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线上学习习惯,从学生的角度明确线上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比如,在2021年春季问卷过程中,发现超过90%的学生表示能够适应线上学习的方式,但超过76%的学生任务线上学习无法感知学习效果。针对上诉问题,线上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随堂测试、单元测试的方法,让学生随时能够自我考查。
3. 线上学习监督跟进
线上教学开始后,通过SPOC平台公告、“慕课堂”、微信、邮件等多种渠道通知学生开始线上教学内容的学习,确保学生一定能收到通知。在确保学生能够收到学习任务并开始学习后,不间断通过学情统计专栏,查看学生学习及答题情况,掌握学生学习进度,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临近学习结点,逐一查看学生学习进度。若发现尚未完成学习的学生,与其取得联系询问具体情况,并督促其按时完成学习任务,避免单纯线上学习无监管现象。
4. 线下见面答疑解惑
在学生完成线上学习之后,通过学生答题情况、视频观看时长、参与讨论情况、反馈的学习难点等,了解学生在线上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把这些问题作为线下答疑的重点。通过线下见面课的方式,进一步讲解、考查,确保学生弄懂学会,避免了单纯线上教学无法感知学习效果的问题。
四、关于线上线下教学的一点感受
线上下线混合式教学是线上、线下教学方式优势充分结合的教学探索。线上教学,是将部分相对简单的内容留给学生线上学习。通过学生线上自学、自测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线下见面课主要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展开答疑、讨论、考查,保证学习效果的达成。线下教学教学过程中,在线工具“慕课堂”能够准确及时地反馈学生学习情况,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帮助教师发现学习“困难户”,提前进行干预,保障教学效果;SPOC平台拓展了课堂教学空间,促进学生进行讨论思考,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课程的高阶性。通过线上线下教学方式相互取长补短,不仅能保证线上线下教学“实质等效”,还将实现教学效果更佳。
贾老师从线上线下教学内容安排,到教学平台选择,从线上教学组织实施,到线下见面答疑解惑,从多方面着手,精心设计线上线下教学,充分发挥混合教学优势,实现更佳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值得学习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