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视准备充分,创新形式注重实效
---介绍外语教学部英语教研室本学期第八次教研室活动
督导员 于忠涛
根据教务处和督导室的要求,我于2021年4月22日下午13:00至15:30,
在一教西504室参加了外语教学部英语教研室召开的第8次教研室活动。本次教研室活动由外语教学部副主任毛丽珍老师主持,英语第一教研室和第二教研室的33名老师参加了本次教研室活动。
一、本次教研室活动的研讨内容
在毛丽珍老师的主持下,参会教师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和我校大学外语的教学实际,结合各学科专业认证标准,对大学外语课程的新培养方案、新教材使用、新课时要求、新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大纲的修改、考核评价机制的设立、题库建设、课程思政、通专融合和秋季学期教学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深入的研讨。
例如,对新教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法进行了研讨。在研讨过程中,老师们首先肯定了新教材的优势所在,如教材内容与时俱进,更具有亲和力,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易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题化阅读材料内容丰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信息技术的融入也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多样化手段。同时,老师们也交流了新教材使用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新教材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具有较高要求,而我们的很多学生却没有自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教学效果难免会受到影响。二是新教材的丰富教学内容与《大学外语I》较少的课时设置相冲突。新教材综合、听说两部分各单元教学内容丰满充实,而《大学外语I》的课时却由原来的64学时缩短至48学时,导致教师和学生的压力都很大,有些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也难以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并且这也必然会产生各个教学环节及章节内容如何重新进行合理的学时分配的问题,特别是读、说、听、写、译各部分的学时如何重新合理分配的问题。
再如,对大学外语教学大纲修订以及题库建设的依据和考核评价机制的问题进行了研讨。对此,主持人毛老师首先对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及大学外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的背景、指导思想进行了介绍和说明,毛老师强调,一是教学大纲的修改应对标教育部颁发的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准确把握大学英语的建设要求和发展特点,符合“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二是大学英语教学要坚持“促进课程发展的形成性评价”,综合考查教学环节中各个因素对于评价对象的影响,并需要根据评价反馈修订适合于教学对象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计划等,以此推动大学外语课程不断改革和发展,实现提高我校大学外语教学质量和大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总体目标。在此基础上,各位老师对今后的考核评价方式以及是否还要沿用目前的考核评价体系问题,对读、说、听、写、译各部分在考核评价中如何体现以及各自的占比问题,对出题的类型和数量以及课内外考核内容各自所占比例问题,对在课时减少了的情况下,是否还要进行小考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此外,对外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问题进行了研讨。如对什么是课程思政、如何进行课程思政以及外语教师如何能潜移默化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外语教学课程的各个章节中去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二、本次教研室活动的研讨结论
通过主持人毛老师的积极引导和各位老师的热烈讨论,建言献策,本次教研室活动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共识和结论:
1.大学外语课程设置应与考评体系保持一致性。尤其是针对目前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增加了口语考试项目,老师们纷纷建议在我校的考评体系内也要增加少量英语口试内容,实现听、说、读、写、译一体化的考评体系。
2.目前教学过程中的小考占用了很多教学课时,而英语教学计划课时的削减可谓雪上加霜,影响了某些教学计划的有序开展和某些教学环节的有效应用,所以,老师们建议取消小考,将其转化为考核外语能力的非测试性考核。此外,应该将基础性知识的自学及自学正确率纳入评价体系,以此督促学生线上完成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以保证教师面授解决重、难点问题。
3.要将课程思政贯穿于《大学外语》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老师们一致表示在教学中不应该只注重知识的传递和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重视价值塑造和引领,要努力以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学生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坚持教书育人、立德树人。
4.针对学校最近推进的基础课程的通专融合问题,老师们讨论了专业课与基础课之间结合点的选择以及确立主次的问题,认为外语老师应当积极探索教学路径,要通过人文通识教育来完善与滋养学校的专业教育,使我们的学生在通用知识、专业能力和思想道德方面上都能得到培养、提高和完善。
5.对秋季学期教学的教学目标确立、课堂问题设计以及如何突出重点和化解难点、如何布置作业并进行课堂拓展等问题,也做出了一些安排和准备。
6.为提高我校外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必要到其他院校进行学习和交流,并请教材出版社派人来我校对外语老师进行相关的培训。
三、本次教研室活动的主要特色
外语教学部的本次教研室活动比较典型,很有特色,让人印象深刻。
一是高度重视,全员参与。外语教学部领导重视,副主任毛老师主持了本次教研室活动;两位教研室主任重视,对本次教研室活动进行了有效的组织和落实;全体教师们重视,都能自觉地参加教研室活动。
二是主题明确,切合实际。本次教研室活动是在新的培养方案、新的教材、新的课时设置、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考核方式以及课程思政建设和通专融合的背景下召开的。活动的主题和内容紧密结合我校教学及教学改革的实际,力图解决当下外语教学及教学教改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下学期即秋季开学时面临的问题。
三是准备充分,组织得当。为了开好这次教研室会议,毛老师和两位教研室主任在会议之前就已经做了很多前期工作,不仅确定了研讨的主题和内容,而且事先就组织各位教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收集和梳理。由于准备充分,毛老师在整个研讨过程中都能进行有效的启发和引导,也正因为都是有备而来,老师们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各种问题、意见和建议。
四是讨论热烈,切磋积极。由于高重视,主题明确、准备充分,引导积极,各位老师都能积极参与、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为课程优化献计献策,以至于本次会议由原定的1个小时延续开了2个半小时。
五是注重实效,不走形式。首先,在整个教研室活动过程中,各位老师都能始终围绕主题进行认真的研讨,没有偏题和跑题,没有牢骚和抱怨,只有积极的意见和建议;其次,经过研讨交流,形成了一些基本的结论,切实解决了问题。特别是在本次教研室活动结束前,主持人毛老师对各位教师提出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做了总结性发言,就一些问题与大家达成了共识,形成了一些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明确了今后教学及教学改改的方向,达到了本次教研室活动的预期目的。所以,本次教研室活动结合教学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内容充实、效率高,实效强,不走形式,充分发挥和体现了教研室在集体教研智慧共享,育人课程同建以及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六是合作召开,创新形式。外语教学部本次教研室活动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英语第一教研室和第二教研室两个教研室联合召开了这次教研室会议。应当说,这是对教研活动的一种创新形式。
本次外语教学部两个教研室的教研活动,既是教学研讨会,又是一次成功的“教学工作会议”,许多教学工作通过研讨,形成共识,确定教学工作原则及方式方法。这种教研活动形式值得学习借鉴。
由此我想到:我们的教研室活动不应当只被狭义地理解为单独一个教研室的活动,相反教研室活动可以针对某个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的共性问题,“走出去”和“请进来”。例如,某个学院某个教研室的活动可以请本院其他教研室及其教师参加,甚至请其他学院的教研室及其教师参加。并且教研室的活动还可以就某个专门问题请相关的教学职能部门、学生工作部门以及辅导员和班主任,甚至可请相关的学生参加。这样,在不同教研室、教师及相关部门和人员之间对接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思想活跃、相互激荡,让人豁然开朗,脑洞大开的效果。特别是在当前进行通识课与专业课融合的过程中,通识课类的教研室更有必要与相关院系专业课教研室一起进行研讨。从而实现不同学院不同教研室之间以及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师之间进行互联互通、交往对接、知识互补、经验共享、取长补短、扬长避短、通专融合、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