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应用现代技术,提升线上教学效果
---介绍信电学院孟晓芳老师《高等电力系统分析》研究生课程线上教学
督导员 张祖立
近日,按照研究生院“关于开展研究生线上教学督导工作的通知”,本人参与了信电学院孟晓芳副教授《高等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线上教学。《高等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研究生的学位主干课。为了顺利完成该课程的教学任务,该课程利用“腾讯课堂+易尔思平台+QQ群互动”的教学平台,采用在线授课+视频+讨论+学生自学模式。本课程共32学时,共有25名学生选课。目前,已开课8周,现将孟晓芳老师线上教学分享给大家。
一、“课堂”教学
考虑到线上教学的实际情况,经过比较以及试用,本课程“课堂”教学包括在线授课、在线解惑、离线讨论与课程作业四部分。
1.在线授课
本课程采用“腾讯课堂”完成在线课程教授,在学生上线后,利用屏幕分享,老师在线讲解各章节的内容,考虑到网络情况以及同学们的复习,在线授课的全部内容录制了视频,上传到“易尔思平台”的“教学录像”,学生只要登录“易尔思平台”就可以随时随地观看教学录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反复、多次、有选择性地进一步学习课程相关内容。
2.在线解惑
本课程主要采用“在线解惑”的模式,如果学生对于老师在线讲授的课程内容存在疑惑,可以申请在线发言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老师在线讲解学生的问题。在线解惑,方便老师在“课堂”上及时为学生解惑。
3.离线讨论
考虑到课程的特点,仅仅依赖在线课堂的学习是不够的,还需要“离线讨论”。离线讨论,可以拓展本课程的知识体系,而且有利于挖掘出课程学习中的不足之处。“离线讨论”通过“易尔思平台”实现。
4.课程作业
课程作业在网络课程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根据课程内容设定课程作业,同时考虑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培养学生将本课程、计算方法、编程技巧与其他专业课程融合在一起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软件实现课程相关内容的计算与分析。学生作业需要上传在“易尔思平台”的“作业管理”中。将学生的作业下载下来批阅,然后点“回复”上传批改意见。
二、课程管理
线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课程管理”。本课程的管理通过QQ群和“易尔思平台”实现,包括上课签到、在线回答问题、学习情况统计以及在线测试。上课签到以及在线回答问题通过QQ群的收集表在线完成,学习情况统计以及在线测试“易尔思平台”实现。
1.上课签到
上课前,老师将QQ群中的收集表分享到课程QQ群,然后学生按要求填写姓名和学号,点击“签到”即可完成上课签到。上课签到,可以提醒同学们要开始上课了,一张收集表可以记录所有学生关注上课的时间。
2.在线回答问题
每次在线授课都是新的内容,为了解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在线授课完成时,需要在线回答与本次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并在规定时间内通过QQ群的收集表在线提交答案,根据学生在线提交的答案,可以了解和明确学生对本次课程学习的不足之处,也方便老师及时更正或补充相关内容。在线回答问题收集表记录了所有学生提交答案的时间,最重要的是保留了学生提交的答案。
3.学习情况统计
基于“易尔思平台”的“学习情况”选项可以统计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直观掌握学生自行学习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教学资料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分布时间,
4.在线测试
为了更进一步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易尔思平台”的“在线考试”,本课程设置了在线测验,可以直接明确学生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学习、掌握情况。
三、课程考核
考核方式也是线上教学需要考虑的,这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本课程最终考核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根据在线测试、离线讨论、课程作业、在线回答问题、学习情况统计、上课签到情况给出。
四、线上教学的思考
1.线上教学的特点
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在线授课、视频、讨论等方式,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安排自己的学习,不受传统课堂的限制,能够易于解决知识的重难点,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记忆,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而一方面线上教学也有一定缺欠,线上教学方式完全摒弃了师生的面对面学习交流,老师不能面对面监督学生的学习,不能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一些需要板书讲解的内容也不能很好地展示,有时网络存在的不稳定问题,对学习有一定的影响。
2.线上教学的思考
“线上教学”完全依赖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于每一位教师都是新的“挑战”。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力,提高“线上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才能达成教学目标。
孟老师认为,“线上教学”课堂授课很重要,需要对授课内容进行录像,这样既有集中学习,又可以方便学生复习;其次,要注重课程管理,需要对学生学习加以必要的监督;第三,运用好考核的机制,重视教学过程考核,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期信息传至:陈启军校长、王铁良副校长、辛彦军副校长,教务处、研究生院领导,学院负责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领导、全体督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