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季学期督导员本科实验课听课信息反馈
近日,教学督导室对本学期开学以来实践督导组4名督导员听、看的155门次本科实验课信息进行一次收集汇总。实践督导组听、看本科实验课过程中收集了实验教学的每组人数、学生出席情况、实验类型等自然信息,同时,对计划执行、实验指导书、实验准备、对学生指导、实验内容是否饱满、板书与课件、实验室安全、实验室卫生、实验设备的完好率、仪器设备满足情况、学生实验是否认真、学生操作是否规范、实验报告批阅是否及时、教师对课堂的掌控等14项指标的实验课教学质量进行了评价。并提出我校实验教学存在问题和建议。现整理反馈如下;
一、督导员本科实验课听课自然信息
从实验分组情况看,15人以下一组的36门次,占23.3%,25人以上一组的73门次,占47%,反映出实验分组人数较多的实验课还占很大比例;从学生出席看,有97.5%的实验课学生出席评价为优良,有2.5%的课学生出席还不够好;从实验类型看,有79.4%的实验是演示型实和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实验基本没有。可见我们的实验课教学改革还有很大的空间,要增加设计型或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实验课听课自然信息详见表1.
表1 2019年秋季学期督导员本科实验课听课自然信息表
教学 自然 信息 |
听课 门次 |
每组人数 |
学生出席情况 |
15人以下 |
15-25人 |
25人以上 |
好 |
较好 |
一般 |
155 |
36 |
46 |
73 |
100 |
51 |
4 |
占% |
23.3 |
29.7 |
47 |
64.5 |
33 |
2.5 |
实验类型信息 |
听课 门次 |
演示型实 验次数 |
验证型实 验次数 |
综合型实 验次数 |
设计型实 验次数 |
研究创新 实验次数 |
155 |
22 |
101 |
32 |
0 |
0 |
占% |
14.2 |
65.2 |
20.6 |
0 |
0 |
|
|
|
|
|
|
|
|
|
|
|
二、督导员本科实验课听课评价信息
从实验课教学14项评价指标看,计划执行优秀率占91.6%,设备完好率优秀率占94%,实验报告批阅是否及时优秀率占84%,实验内容是否饱满、学生实验是否认真优效率都占71%以上。问题较多的是实验课的课件与板书、实验报告批阅,评价为一般的各占19.8%和15%,实验室安全、实验室卫生评价一般的分别为13%和7.5%。从反馈的信息可以看出,我校实验课教学整体上运行良好,基本上满足本科人才培养需要。但我们也应看到,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指导上、实验课的课件与板书的合理利用、实验室安全、环境卫生等方面都还需进一步努力,实验设备、实验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与加强。具体信息详见表2。
表2 2019年秋季学期督导员实验课听课质量评价信息表
实验课教学质量评价要素 |
听课 门数 |
评价结果 |
A档 |
B档 |
C档 |
门数 |
% |
门数 |
% |
门数 |
% |
1 |
计划执行 |
155 |
142 |
91.6 |
13 |
8.4 |
0 |
0 |
2 |
实验指导书 |
155 |
84 |
54.2 |
60 |
38.7 |
11 |
7.1 |
3 |
实验准备 |
155 |
95 |
61.2 |
57 |
36.8 |
3 |
2 |
4 |
对学生指导 |
155 |
78 |
50.3 |
76 |
49 |
1 |
0.7 |
5 |
实验内容是否饱满 |
155 |
110 |
71 |
44 |
28.3 |
1 |
0.7 |
6 |
板书与课件 |
147 |
25 |
17 |
93 |
63.2 |
29 |
19.8 |
7 |
实验室安全 |
147 |
86 |
58.5 |
42 |
28.5 |
19 |
13 |
8 |
实验室卫生 |
147 |
97 |
66 |
39 |
26.5 |
11 |
7.5 |
9 |
实验设备的完好率 |
150 |
141 |
94 |
8 |
5.3 |
1 |
0.7 |
10 |
仪器设备满足情况 |
150 |
95 |
63.3 |
52 |
34.7 |
3 |
2 |
11 |
学生实验是否认真 |
155 |
111 |
71.6 |
43 |
27.7 |
1 |
0.7 |
12 |
学生操作是否规范 |
155 |
75 |
48.4 |
73 |
47.1 |
7 |
4.5 |
13 |
实验报告批阅是否及时 |
138 |
116 |
84 |
0 |
0 |
22 |
15 |
14 |
教师对课堂的掌控 |
155 |
96 |
62 |
58 |
37.3 |
1 |
0.7 |
三、实验课典型事例
1.植保学院严雪瑞老师的“植物病理学综合实验”,在自然界及植物体生态系统微生物检测实验课上,紧密与科研结合,对实验内容相关前沿的拮抗菌研究现状及热点问题介绍给学生,同时把真菌、细菌、放线菌从土壤中提取方法进行举一反三,敎思路,教方法,深入浅出,实验内容丰富。课堂要求严格,学生必须动手参与实验操作,报告必须用自己的实验数据,不能抄别人的数据。同时也强调实验过程的合作与相互学习。
2.食品学院杨慧教师的“粮油加工综合实验”,在淀粉的显微镜观察和淀粉糊化实验课中,对学生严格要求,重视规范学生实验操作及过程,每次都要求学生及时填写实验报告册。同时对学生每个实验步骤、实验结果都亲自观察进行点评,并把试验结果成绩填写在花名册上。
3.信电学院于丰华老师的“单片机实验”课,依据用人单位反馈“毕业学生工作时,对焊接技术的掌握不够好,动手能力不强等问题”的意见,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训练。把过去的单片机实验主要利用试验箱或开发板(这样的实验装置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简化了实验的难度,也弱化了单片机硬件电路的学习和实践),实验过程中学生不经焊接,直接安装的操作过程实验,现改为把单个电子元件发给学生,由学生自己焊接各个电子元件完成组装实验。老师手把手的教,学生认真操作,经老师检查合格后,组装为一个整体。通过这样的实验课程设计操作,提高了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4.生物学院康宗利指导的“植物的抗逆性”实验,对实验内容掌握的透彻、准确。对实验方法和步骤讲述清晰、简练、确切,即讲怎样做又讲为什么。联系实际,围绕知识点辐射、扩张范围大,传递信息量多,内容丰富,育人于教。指导实验耐心、准确,特别是批阅实验报告认真及时,象批改作文一样批改实验报告,对不够认真的实验报告,找到本人当面指出存在问题,退回重写后再次批阅。
5.生物学院葛云侠指导的“植物光合速率”实验,准备认真、充分,对实验内容掌握娴熟。讲授实验方法、步骤清晰、简练、明确,深入浅出。指导实验细致认真,兢兢业业,从不含糊。
6.土环学院李炳学指导的“细菌染色与观察”实验,对实验内容掌握熟练,准备充分,讲述清晰、明白。演示实验操作环节手法利落、娴熟、规范,每一细节都有标准和规矩。实验中提问、互动频繁,教学相长,恰到好处。关键环节让学生操作,师生换位和学生一起共同指错、研讨、提高,师生关系融洽。
7.土环学院杨丽娟指导的“粗淀粉测定”实验,对教学内容掌握透彻,实验步骤、方法熟练讲述简练、扼要,试材准备充足、齐全。实验采用小班上课,小班又分2组,每组13人,由2名教师各指导一组实验,充分保证了学生的动手机会和实验质量。
8.农学院于翠梅指导的“培养基配制与灭菌”实验,准备工作非常细致,在明确讲述了方法、步骤后,始终和学生在一起指导操作。从原料精确称量、配比、混拌、溶解到灭菌详细指导,每个环节都认真、规范,一丝不苟。
9.农学院关欣指导的“实验数据的计算机分析”,对教学内容掌握熟练,教学内容讲述流利,透彻,清晰、明确,复杂问题通俗化,化抽象为具体,简练易懂。把育人理念贯穿教学始终。
10.牧医学院于业辉指导的“动物学实验”,试材准备齐全,数量充足;授课清晰、精练,课件制作精良,板书与课件配合恰到好处。指导实验操作细致、耐心,百问不厌,尽职尽责。
11.牧医学院田春莲指导的“奶制品和食料中三聚氰胺的检测”,实验准备充分,试材、用品齐全。课件制作精良,文图并茂。授课层次清晰,语言确切,通俗易懂。指导实验认真,解答问题及时,始终在学生中巡回指导。关注学生学习动态,掌控实验操作节奏,有问必答,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育人于教。
12.工程学院宋玉秋老师的《农业机械学》实验课,老师专业知识扎实,各种农机具结构、作用、原理及运行特点烂熟于心,讲的清楚明白。11月份的天气己冷,但宋老师在室外还是一丝不苟为学生们讲课。
13.水利学院张婷婷老师指导的《大地测量学基础》实验课, 11月份露天上课,无论天气多冷她都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测量规范完成实验环节,学生都一丝不苟的完实验任务。
14.理学院刘衣南化学实验,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发布课程内容信息。提前1天将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等内容发到学生们的手机上,让同学们做好预习。学生们提前10分钟进实验室。利用多媒体课件与手操作结合的方式,将实验步骤展现给学生。严格检查学生操作程序,学生实验报告册批阅认真,有简要评语,对学生有指导意义。
15.林学院吕海燕的“林业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课。授课方式新颖。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与手机上“学习通”的软件功能,采用了三个模块的方式,即:成绩评定、选做作业、课堂测验三个模块,将学生考勤,平时成绩的界定,选做作业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课堂上答题正确程度,具体体现在各个模块中。并记录下来,为平时成绩提供可靠依据。这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减少懒惰,教学效果好。
四、存在问题
1.部分实验室仪器、设备数量不足,性能较低。实验按现有仪器进行分组,不能满足实验要求。
2.部分实验报告不能及时完成,影响实验报告的及时批阅和实验结果反馈。
3.实验类型设置不够合理,主要分布在验证型和综合型中,缺乏研究型和创新型实验。
4.实验仪器没备维修不及时,影响实验正常开展。例如某实验室唯一的一台实验设备己坏了快两年了,至今未能得到维修。无法通过实验获得数据,只能听老师讲实验过程和原理,再用老师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5.有的实验课指导教师不足,特别是人数较多的室外实验课。
五、几点建议
1.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建设,对短缺的常用实验仪器设备进行更换补充,淘汰落后、性能低下的老旧仪器设备,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2.及时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批阅和反馈,做到完成一个实验项目形成一份实验报告,每份实验报告单独批阅并及时向学生反馈结果。
3.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改变实验类型不合理的现状,根据实际增添设计型或研究创新型实验,提升实验教学水平。
4.增加实验课操作过程的考核项目和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
5.教师要严查实验结果数据和实验报告册的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是否一致,防止造假;
6.根据我校实验队伍现状,培养一支懂管理、会实验,能维修的实验员队伍应当引起领导的重视。很多实验设备使用时间不长,不能发挥最大的效率,多数是维护不到位,管理不到位,修理不及时。
本期信息传至:陈启军校长、王铁良副校长、辛彦军副校长,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生处领导,学院负责本科教学、研究生教育、学生工作领导,全体督导员。